2025年9月18日大约 4 分钟
“建设工程风险智慧预控信息系统项目”作为省级住建行业重点信息化工程,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、技术服务商、系统运维方和终端用户,干系人结构复杂、角色分布广泛、利益点差异明显。作为项目经理,我高度重视干系人管理工作,围绕识别干系人、规划干系人参与、管理干系人参与、监督干系人参与四大过程,构建系统化的干系人沟通协调机制,确保项目各阶段协作顺畅、信息通透、支持充分。
(一)识别干系人
在项目启动阶段,我组织项目管理团队开展“干系人识别与分类”工作,采用角色分析法与权力-利益矩阵法,明确各类干系人的关注点和管理策略。主要干系人如下:
干系人类别 | 名称/组织 | 权力 | 利益 | 管理策略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项目发起方 | 省住建厅信息中心 | 高 | 高 | 重点参与,定期汇报 |
使用部门 | 安监站、质监处、建管处等 | 中 | 高 | 定期互动,收集反馈 |
实施团队 | 我方项目开发与测试人员 | 高 | 高 | 核心管理,密切沟通 |
外部供应商 | 硬件设备商、AI模型服务商 | 中 | 中 | 合同管理,过程控制 |
网络保障方 | 政务专网运营单位 | 高 | 中 | 联络维护,接口监控 |
用户代表 | 工地现场项目经理、质检员等 | 低 | 高 | 培训支持,调研反馈 |
干系人信息汇总形成《干系人登记册》,为制定干系人沟通计划与管理策略提供基础数据。
(二)规划干系人参与
在识别基础上,我组织制定了《干系人参与计划》,从参与程度、沟通渠道、信息频次、响应机制等方面明确管理方式:
- 参与目标设定:
干系人 | 当前状态 | 期望状态 | 管理策略 |
---|---|---|---|
信息中心技术处 | 支持 | 主动参与 | 深度参与评审、定期沟通 |
安监站业务主管 | 不了解 | 理解 | 提供原型演示、培训互动 |
AI模型服务供应商 | 中立 | 支持 | 明确交付目标,强化反馈通道 |
工地用户代表 | 观望 | 接受 | 培训、实测、用户参与测试验证 |
沟通渠道规划:
- 高权力/高利益干系人:设置专属对接人,建立月度汇报机制;
- 使用单位:按模块推进原型评审会议,每阶段结束后开展满意度调查;
- 外部资源方:通过合同条款约定响应时限、交付节点和质量评价标准。
信息需求矩阵建立:
- 明确“谁需要什么信息”“通过什么渠道”“以何种频率”沟通;
- 工具:邮件、会议、微信群、项目管理平台(Worktile);
- 模板:沟通记录表、周报模板、反馈收集表等。
此阶段规划为干系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方法保障。
(三)管理干系人参与
在项目执行过程中,我重点加强各类干系人的参与度与满意度管理,具体做法包括:
例会与通报机制执行:
- 每周与信息中心召开进度协调会,展示可视化BI进度图;
- 模块上线前组织业务处室用户参与原型验证与反馈收集会;
- 工地部署期间,设立“用户体验直通车”微信群,快速响应现场反馈。
积极引导与冲突协调:
- 初期AI预警模型准确率偏低,安监站表达质疑,我组织专题演示会,详细解释算法逻辑与数据来源,并承诺优化迭代,提升了信任度;
- 某业务部门与测试团队因权限逻辑争议产生分歧,我主持三方沟通会,以实际业务流程为基础达成一致共识。
支持与服务强化:
- 项目中期组织“用户试用周”活动,邀请一线人员现场操作并记录问题;
- 安排专人驻点工地,现场讲解设备使用与问题处理方法。
通过全链条管理,干系人参与度显著提升,为系统顺利上线提供支持。
(四)监督干系人参与
项目后期,我建立干系人参与度监督机制,持续优化管理策略:
监测与评估:
- 设立《干系人参与跟踪表》,定期更新各干系人的出席率、问题响应率、满意度打分等;
- 项目每阶段结束后,向主要干系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,采集反馈并优化措施。
状态变化管理:
- 施工用户代表最初态度消极,通过试用和培训后转为积极支持,标记为“状态改善”;
- AI服务供应商前期响应滞后,经合同执行考核及通报后转为“状态稳定”。
持续优化措施:
- 根据反馈,调整培训资料结构、增加问答互动;
- 对不活跃干系人设置“重点回访”机制,提升参与率。
最终,项目干系人满意度平均达到93%,核心单位参与度100%,管理效果良好。